新闻中心

“万星计划”推进迅速,星网迈向大众消费仍需跨越四重难关

2025-09-12
返回列表


“星网”加速落地,大众消费时代到来还需跨越四重关卡

以及频轨资

自低轨卫星发射接连不断,资本市场对低轨卫星通信的关注再度升温。近期,工信部发布《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为低轨卫星商用描绘了具体蓝图。指导意见中提出,将适时开展商用试验,鼓励电信运营商依托低轨拓展服务,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低轨卫星星座,为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提供广域连接服务。

据消息,工信部还计划近期向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,卫星互联网板块因此大涨。低轨卫星互联网凭借其“低延迟、高带宽、低成本”的优势,以及频轨资源的有限性,成为全球大国竞相追逐的高地。我国有“星网”,美国有“星链”。

支撑低轨卫星互联网商用预期的,是我国组网速度的明显加快。从今年7月27日到8月26日,我国一个月内发射了6组低轨卫星,使用四种火箭型号,展现出了加速组网的决心。

然而,卫星互联网大众消费时代会立即展开吗?答案是否定的,但一片蓝海正在形成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,通信技术从5G迈向6G,地面与空间通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,但仍需突破技术协同、成本控制、全球监管、场景培育这四重挑战。

自全球第一颗通信卫星实现信号转发以来,卫星通信已走过六十余年的历程,手机直连卫星也不再是新鲜事。低轨卫星互联网令产业链兴奋的,首先是其庞大的组网计划——在2000公里以内、几百公里的轨道高度上,用上万颗卫星“织就”一张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。

但手机直连

未来,卫星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,从建设到运营等链条均有望逐步获益。低轨卫星互联网也是传统卫星通信技术的又一次“跃进”。相比中高轨卫星,低轨卫星组网的优势集中在“低延迟、高带宽、低成本”三大技术特性。

四重挑战

然而,即便是无垠的太空,对低轨卫星来说,频率和轨道也是有限的。目前,全球已有数十个低轨星座计划,其中SpaceX的“星链”计划一骑绝尘。

国内低轨卫星互联网正在提速建设。2025年12月,我国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成功发射升空,至今已发射10组卫星。尤其是今年7月27日到8月26日短短一个月内,便发射了6组低轨卫星。

全球低轨卫星的“圈地战”已经打响,这也在宣告着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巨大潜力。低轨卫星组网的价值本质是通过“天基基础设施”弥补地面网络的覆盖盲区、提升通信效率,并催生新的产业生态。

然而,低轨卫星组网的规模化落地仍面临技术、成本、监管、生态四大层面的挑战。在技术方面,要解决星间链路与协同控制的问题。在成本方面,发射成本仍需优化。在监管方面,需通过国际电信联盟协调轨道位置与频谱,避免“资源抢占”引发的冲突。

当前,手机直连卫星已成为商业化卫星通信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。要想实现天地一体网络的商业闭环,需要尽量复用地面移动通信产业链,因而手机直连卫星是主流业务方向。但手机直连卫星的宽带业务发展还有三大挑战:星地网络架构差异协同难、网络建设成本高、卫星网络的性能较地面网络有较大差距。

一个由低轨卫星互联网改变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。尽管面临挑战,但市场前景广阔,各方力量正在蓄势待发。

搜索